首页!品尚娱乐主管仪器信息网钢筋锈蚀试模专题为您提供2023年最新钢筋锈蚀试模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钢筋锈蚀试模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钢筋锈蚀试模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钢筋锈蚀试模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钢筋锈蚀试模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钢筋锈蚀试模相关的解决方案。
由仪器信息网、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试验仪器分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试验机与试验技术网络研讨会将于2023年8月16日召开。届时,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质量检验中心理化检验高级工程师刘明辉将在线分享报告,介绍一种全自动检测技术在热轧带肋钢筋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实践案例:通过集成重量偏差测试仪与拉伸试验机、六轴机器人、弯曲试验机、反向弯曲试验机、试样架等设备设施,并优化各设备设施的布局结构,再与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进行通讯,实现检测数据的传输,顺利实现热轧带肋钢筋常规检测项目重量偏差、室温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反向弯曲试验四个项目全流程集成自动化,成为钢筋检测领域全流程自动化检测的经典案例,实现了国产试验机在自动化检测领域的重大突破。欢迎业内人士报名听会,交流试验技术。关于第二届试验机与试验技术网络研讨会为帮助业内人士了解试验技术发展现状、掌握前沿动态、学习相关应用知识,仪器信息网携手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试验仪器分会于2023年8月16日组织召开第二届“试验机与试验技术”网络研讨会,搭建产、学、研、用沟通平台,邀请领域内科研与应用专家围绕试验机行业发展、试验技术研究、试验技术应用等分享报告,欢迎大家参会交流。会议详情链接:
A1050液相锈蚀测定仪符合GB/T11143、ASTMD665主要用于评定加抑制剂矿物油、汽轮机油和水混合时对铁部件防锈能力的测定;A1050同样适用于液压油、循环油防锈能力的测定。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商检及科研等部门。仪器特点1、液晶屏幕中文显示界面,菜单提示式输入2、电脑控温,自动定时,精度高,准确度好3、显示年月日及当前时钟等多种参数提示4、采用不锈钢浴体。技术参数控温范围:室温~100℃控温精度:±0.5℃控时范围:0~99小时任意设置搅拌转速:1000r/min耗电功率2500W盛样孔:4个环境温度:室温~35℃相对湿度:≤85%电源电压:AC220V±10%50H仪器重量:9.5kg标准配置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液相腐蚀测定仪A1050台12电源线烧杯盖个48实验棒个49实验棒手柄个410说明书A1050份111装箱单份1创新点:液相锈蚀测定仪符合GB/T11143、ASTMD665主要用于评定加抑制剂矿物油、汽轮机油和水混合时对铁部件防锈能力的测定;A1050同样适用于液压油、循环油防锈能力的测定。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商检及科研等部门。得利特A1050液相锈蚀测定仪石油
石墨烯和石墨表面的共价修饰纳米图案研究人员在本文中展示了一种共价修饰的方法,并由此在石墨烯以及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的表面成功地控制了纳米图案的形成过程。他们在对制得的样品进行了纳米级的表征后发现可以通过改变电化学反应的条件来调控所得纳米图案的尺寸。这种可以在表面构建纳米图案结构的方法使得目前电子产品微型化这一趋势可以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有益于其它各种各样纳米技术的应用。虽然目前已经存在一系列的自下而上的技术(也就是从单个分子的基础上搭建特定结构)并被应用于在石墨烯以及HOPG基底上形成纳米图案结构。但是这些结构通常由非共价键形成,因此其稳定性受到很大的局限。由来自比利时、越南和英国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报道了一种通过共价修饰来控制纳米图案形成的方法。石墨的表面暴露在电解液中,而电解液包含了芳基重氮盐NBD(4-nitrobenzenediazonium)以及TBD(3,5-bis-tert-butylbenzenediazonium)。然后在电化学池中通过循环伏安法以及计时电流法进行接枝反应。研究人员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在修饰后的石墨烯或HOPG表面发现了近乎圆形的斑点。这种结构被称为”nanocorrals”,研究人员认为其是由实验过程中在近表面形成的气泡引起的。AFM图像表明这种nanocorral的直径(约为45-130nm)以及密度(20−125/μm2)可以通过分别改变电化学活化条件以及电解质比例的方法来进行人为调控。这一实验方法可以十分便捷的制备出可调控的图形结构,可以在纳米约束反应中用作微小的“培养皿”。这种方法还可以促进超分子自组装领域以及其它表面反应的研究。InstrumentusedCypherESTechniquesused研究人员通过循环伏安法制得样品后,借助了牛津仪器快速扫描AFMCypherES,以轻敲模式(tappingmode)对样品的表面形貌进行了纳米级的表征。CypherES具备着对样品环境进行精确控制的能力,在本实验中研究人员由此保持了样品处于32°C的恒温下。除了精确的多元环境控制功能,CypherES还具备着快速扫描、简单易用以及优于传统AFM的空间分辨率等优点。Citation:ThanhPhan,HansVanGorp,ZhiLietal.,Graphiteandgraphenefairycircles:abottom-upapproachfortheformationofnanocorrals.ACSNano13,5559(2019).
近日,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电科院)研发的全国首台钢纤维混凝土无损检测仪器在天津宝坻地区电网混凝土制品检测中率先试应用,以不破坏制品结构的方式成功检测出钢纤维混凝土内部制造质量,实现检测时间的大幅缩短和检测可靠性的有效提升。在首次现场应用中,电力工作人员手持检测仪器,在不破坏制品内部结构的情况下,顺利对宝坻电网某区域水泥电杆等电网混凝土制品的内部钢筋直径、抗压强度进行了测量。“该仪器具有无损、全检、便携、直观等优势,它的研发应用成功解决了国内钢纤维混凝土制品检测难、监管难、评价难的问题。”电科院技术人员陈韶瑜介绍说。近年来,随着我国电网能源网架加快建设,钢纤维混凝土制品使用量逐年递增,但质量管控和制品安全性检测手段较为落后,构建新型质检模式迫在眉睫。电科院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电力系统内外钢纤维混凝土产品在运期间质量情况,进行电力混凝土无损全检的可行性论证,对钢筋直径、分布、腐蚀情况、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强度、内部裂纹等开展测量试验,进行破坏比对和结果修正,并完善试验数据库,以开发钢纤维混凝土无损检测仪。电科院技术团队在仪器研发中攻克了钢纤维混凝土内部钢筋直径测量技术,实现在不破坏钢纤维混凝土制品的情况下,精准测量出制品内部钢筋数量及直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首创了钢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测量技术,适用于钢筋、纤维、钢丝网等不同类型的钢纤维混凝土,填补了国际空白。同时在业内率先打造钢纤维混凝土制品全寿命周期检测方式,实现了钢纤维混凝土制品数字化质量管控,具有检测效率高、缺陷检出率高、检测投入成本低等优点。未来,钢纤维混凝土无损检测仪将广泛推广应用在我国能源、水利、交通、通讯、建筑等领域的工程建设中,通过快速检测钢纤维混凝土制品存在的隐患及质量问题,提高钢纤维混凝土领域整体产品质量,减少隐患工程发生,降低事故率,保障能源电力和通讯设施、公共和民用建筑、桥梁安全,为质量强国贡献国网智慧和天津力量。下一步,电科院将充分积累钢纤维混凝土无损检测仪试用经验,提高检测效率和稳定性,将仪器积极推广至电网企业的各级物资检测中心及发电企业、通信、水利、交通、建筑等行业中,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装置、软件和运维指导方案”。
还记得CT10自动防锈性能试验钢棒分级测定仪吗?用于ASTMD665,D7548,GB/T11143试验的精确评级。现在他的好搭档CB10自动防锈性能试验仪终于面世啦!CB10自动防锈性能试验仪&CT10自动防锈性能试验钢棒分级测定仪主要用于测量油品的防锈性能。在许多情况下水与润滑油混合,会导致零件生锈,为了评定润滑油防锈性能ASTMD665,GB/T11143应运而生。CB10&CT10符合ASTMD665和GB/T11143试验要求。并在基础上扩展了用于NACETM0172测定石油产品管道中介质腐蚀性的试验方法。CB10&CT10也是新能源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油液和冷却液锈蚀检测有效方案。CB10自动防锈性能试验仪为测试实验提供了更高的测试精度,并且简化了试验准备工作,大量减少了人工操作。CB10可以自动进行样品定位,自动完成实验过程中的注水,同时可预先编程测试程序扩展测试条件,通过触摸屏界面可同时控制2个独立的测试位。使用CB10只需3步,1)将样品倒入烧杯中,2)将装有样品的烧杯放在CB10上,3)选择测试方法并开始测试。整个测试过程中,您无需惦念到达目标温度后加入钢棒,也无需担心忘记加入蒸馏水(或其他水)。CB10搭载1L储水量,以常规试验使用计算,可完成至少16次平行测试,同时配有自动蓄水监测系统,不必再为了是否加水而疑惑。如今有了CB10自动防锈性能试验仪的CT10自动防锈性能试验钢棒分级测定仪如虎添翼。将CB10测试后的钢棒,直接放入CT10中,高精度视觉评级系统为您快速出具精确客观的评级结果,同时可自动上传结果到LIMS系统,包括钢棒的分析图像方便您的后期溯源。CB10&CT10自动防锈性能试验系统给您防锈性能评估实验更方便更准确更省心的测试体验!
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与化学干预重大研究计划2017年度项目指南生物大分子的动态修饰是指作为生命体系基本“元件”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糖脂等)时刻处于修饰位点与种类多变、时空特异和双向可逆的化学修饰之中。生物大分子化学修饰的这些动态属性在生物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中通常都发挥着关键作用。一、科学目标本重大研究计划拟充分发挥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特点以及学科交叉的优势,引领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与化学干预研究,为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机制研究提供具有化学特征的新工具和新模式,获得针对动态修饰的新靶标和相应的干预小分子 加速从基础研究到药物开发的转化,为认识生命体系调控的内在规律、为重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科学技术储备 促进化学与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研究的衔接和交叉集成,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提升我国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综合实力,在国际化学生物学领域和生物医学前沿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造就一支学科深度交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化学生物学科研队伍。二、核心科学问题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研究的最基本问题是发现和阐明生物大分子化学修饰的动态属性,揭示其生物学效应和调控机制,并实现对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靶向化学干预。本计划旨在以化学生物学研究模式为指导,发展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特异标记和检测工具,解析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为药物研发提供潜在干预小分子和新靶标。本计划将组织包括化学、生命科学、医学、数理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科学家共同开展研究。拟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如下:(一)生物大分子化学修饰的动态属性:生物大分子化学修饰的化学特征与动态过程。(二)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调控机制:动态修饰的生物学效应和调控规律。(三)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化学干预:基于动态修饰的新靶标和靶向干预策略。三、2017年度重点资助研究方向本重大研究计划2017年拟围绕上述核心科学问题开展如下研究工作:(一)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化学标记与检测技术。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化学标记与检测技术是开展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研究的基础。通过修饰生物大分子的体外样品制备与化学标记、生物大分子修饰时空探测和高分辨成像技术的发展,实现对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高效、特异和时空动态检测,为从分子、细胞和个体等多个层次揭示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本质和调控机制奠定基础。研究重点如下:1.发展生物大分子的化学合成新方法(如全合成、半合成、及酶促合成等),以及含有特定修饰(如甲基化、乙酰化、泛素化、糖基化、脂基化等)生物大分子的人工制备方法 2.发展具有普适性的新型、高效生物正交化学反应,实现对细胞及活体内带有修饰的生物大分子的精准化学标记或人工调控 3.针对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特性(如时空特异、双向可逆等),发展精准探测、成像、测序等新技术、新方法 4.发展鉴定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及其修饰酶、去修饰酶和识别蛋白的新策略、新工具。(二)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调控机制与功能解析。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调控机制与功能解析是开展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研究的核心内容。借助化学生物学创新方法、技术和工具,应用结构解析、深度测序和高分辨成像等技术,结合现代分子细胞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手段,揭示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调控机制,并阐明其在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基于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化学干预奠定基础。研究重点如下:1.利用生物大分子特异标记、富集与检测的新技术新方法,解析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调控机制 2.结合深度测序、基因组编辑等生物学新技术手段,揭示动态化学修饰调节生物大分子功能的规律 3.针对生物大分子化学修饰的时空分布与动态变化等特性,研究其在生理过程和病理变化中的调控机制。(三)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化学干预及其应用。利用我国丰富的天然产物资源,发挥中药活性成分研究的优势,以活性化合物高通量/高内涵筛选、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计算模拟、探针(药物)分子设计等化学生物学技术为支撑,获取高选择性、高特异性、高生物相容性的小分子化学工具,揭示生命体内不同层次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调控机制,建立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与分子靶向药物发现之间的桥梁,实现以新靶标确证和原创候选药物发现为目标的源头创新。研究重点如下:1.发展调控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小分子化学工具,并建立相应的表征技术新体系 2.利用小分子化学工具研究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化学过程与调控机制,发现与确证可供干预的新靶标 3.从分子、细胞、组织和个体等多个层次开展对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识别及功能发挥的化学干预研究,发现相应的先导分子。四、项目遴选的基本原则本重大研究计划以学科交叉研究为基本特征,旨在将相关研究项目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协调的综合“项目群”。申请书应论述与项目指南最接近的科学问题,同时要体现交叉研究的特征以及对解决核心科学问题和实现项目总体目标的贡献。有比较好的创新性研究思路或比较好的苗头但尚需一段时间探索研究的申请项目,将以“培育项目”方式予以资助 有较好研究基础和积累,且有明确的重要科学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同时体现学科交叉特征的申请项目,将以“重点支持项目”的方式予以资助,其项目申请书中必须体现化学等相关学科与生物学研究队伍的交叉。五、2017年度资助计划2017年度计划安排直接费用3000万元。拟资助培育项目20-25项,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为70-8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3-5项,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为300-4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六、申报要求及注意事项(一)申请条件。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正在博士后流动站或者工作站内从事研究、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均不得申请。(二)限项规定。1.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以下类型项目总数合计限为3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直接费用大于200万元/项的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仅限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承担,作为参与者不限)、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含承担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应急管理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不限项 正式接收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以及获资助后,计入限项。2.申请人(不含参与者)同年只能申请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上一年度获得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资助的项目负责人(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本年度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三)申请注意事项。1.申请书报送日期为2017年8月28日-9月1日16时。2.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采用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线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申请须知和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2)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将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申请人应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和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3)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没有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按照撰写提纲及相关要求撰写申请书。(4)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重点支持项目”或“培育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与化学干预”,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5)申请人应当按照重大研究计划申请书的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应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突破,明确对实现本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目标和解决核心科学问题的贡献。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6)申请人应当认线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预算编报须知的内容,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科教〔2016〕19号)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编制说明》的要求,认真如实编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7)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下载打印最终PDF版本申请书,并保证纸质申请书与电子版内容一致。(8)申请人应及时向依托单位提交签字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以及其他特别说明要求提交的纸质材料原件等附件。3.依托单位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 对申请人申报预算的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将申请材料报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具体要求如下:(1)应在规定的项目申请截止日期(2017年9月1日16时)前提交本单位电子版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统一报送经单位签字盖章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一式一份)及要求报送的纸质附件材料。(2)提交电子版申请书时,应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3)报送纸质申请材料时,还应包括本单位公函和申请项目清单,材料不完整不予接收。(4)可将纸质申请材料直接送达或邮寄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采用邮寄方式的,请在项目申请截止时间前(以发信邮戳日期为准)以快递方式邮寄,以免延误申请,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材料”。4.申请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负责接收,材料接收工作组联系方式如下: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行政楼101房间)邮编:100085联系电线.本重大研究计划咨询方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二处联系电线.为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关注与本重大研究计划其他项目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和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重大研究计划将每年举办一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并将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本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
在阿尔茨海默病(AD)进展中,存在beta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的积累。Aβ在受影响的脑组织区域形成病理性聚集,被认为与AD的发生、进展和表型密切相关。多种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硝基化、糖基化等)对Aβ的病理性聚集及体内生物活性具有重要且不同的调控作用。在AD患者脑内,多种病理相关蛋白的糖基化位点、数量和水平都发生了显著性改变,表明了糖基化修饰在AD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2011年,科学家对AD病人脑脊液中的Aβ片段进行鉴定,检测到之前未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酪氨酸O-糖基化修饰,然而由于天然来源的翻译后修饰蛋白丰度低、微观不均一等困难,Aβ糖基化修饰的生物学功能及在疾病中的作用尚未能得以阐释。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刘聪课题组与北京大学药学院董甦伟课题组合作,在J.Am.Chem.Soc.上发表题为O-GlycosylationInducesAmyloid-βtoFormNewFibrilPolymorphsVulnerableforDegradation的研究论文,利用化学合成策略构建了一系列含不同O-糖基化修饰的均一结构Aβ,并系统研究了糖基化修饰对Aβ病理性聚集的调控作用及其构效关系。该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合成了三种O-糖修饰的酪氨酸砌块,糖基分别是α-GalNAc,Galβ1-3GalNAc和Neuα2,3Galβ1-3GalNAc。然后,通过固相多肽合成策略将上述三种酪氨酸砌块制备相应的Aβ糖肽。然而,Aβ含有较多大位阻氨基酸,且自身疏水性强、容易聚集,再加上糖基的引入,给Aβ糖肽的合成带来了不少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合成难题,研究人员利用微波辅助的合成策略以及多赖氨酸亲水标签等方法,以较高效率获得了结构均一、含有不同O-糖修饰的Aβ糖肽。他们进一步对三种Aβ糖肽和不含糖链的Aβ多肽进行性质表征,发现糖基化修饰能够显著抑制Aβ的聚集,并且抑制效果与糖链结构相关。通过对Aβ聚集/解聚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糖基修饰可以降低纤维结构的稳定性。在酶解实验中,糖基修饰的Aβ纤维表现出了更差的酶解稳定性。为进一步阐述糖基化修饰降低Aβ纤维稳定性的分子机理,研究人员通过冷冻电镜技术(Cryo-EM),获得了Galβ1-3GalNAc糖型Aβ纤维的3.1埃近原子级分辨率结构。糖基修饰的Aβ组装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淀粉样纤维结构,其纤维核心由6-42位氨基酸残基组成,并且在Tyr10残基侧链附近可以观察到修饰糖基的电子密度。通过与未修饰的Aβ纤维核心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Tyr10的糖基化会增大其与相邻氨基酸残基的空间位阻,从而导致整个Aβ纤维核心结构的重排。相较而言,糖基化Aβ纤维的结构具有更小的原纤维间交互界面,且仅由两对盐桥(Asp23和相邻原纤维的Lys28)所维持。这为糖基化修饰降低Aβ纤维稳定性提供了分子层面的解释。该工作首次发现糖基化修饰在动态调控Aβ病理性聚集方面的重要功能,为后续研究不同糖基修饰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蛋白聚集的生物活性及病理毒性的调控作用,提供了有利的研究工具及新的研究思路。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的资助。论文链接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作为年初出台的钢铁振兴规划的补充细则,钢铁行业准入条件、联合重组指导意见及建筑用钢强制标准三个方面将有规范。其中,建筑用钢强制标准将可能淘汰强度400兆帕以下的钢筋,推广3级以上的螺纹钢。据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早在汶川地震后推广工作就已开始。对此,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市场管理部部长何忠语表示,新的强制标准出台将洗牌钢铁产品的“乱局”。据他介绍,其企业所在地中小钢企生产的钢铁产品市场占有率约有30%,但一些小钢企生产的产品规格较低,而且产能落后,这些产品给成都钢铁的销售带来了压力和冲击。“如果标准进行强制执行,将会直接淘汰这些落后产能,重塑市场作用明显。”据了解,成都钢铁主要生产强度355-400兆帕的二三级螺纹钢和强度500兆帕的4级螺纹钢。其中3级螺纹钢占公司产量的55%,2级螺纹钢占45%,4级钢由于刚刚拿到生产许可证,还未投产。也就是说,如果强制执行标准,将有45%的产能被淘汰。但何忠语并不担忧,“淘汰1级和2级螺纹钢是趋势,虽然有所影响,但相比对小钢企的冲击,这些产能的消失并不可怕”。他说,成都钢铁在生产方面已具备上一层次的能力,特别是4级螺纹钢已经拿到了生产许可证,应对新标准没有任何问题。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则表示,现在建筑用钢还有很多采用2级螺纹钢,如果强行更换标准,将大幅增加建筑成本,或将影响房地产行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展与科学环境部吕卫表示,现在低于3级的钢筋还被大量应用,但从建筑层面来讲,这些低级钢筋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安全,应该被强制淘汰。其实,早在数月前,发改委就下发了抑制产能过剩的38号文,其中对钢铁业进行了引导规范,指出将尽快完善建筑用钢标准及设计规范,加快淘汰强度335兆帕以下热轧带肋钢筋,推广强度400兆帕及以上钢筋,促进建筑钢材升级换代。2011年底前,坚决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碳钢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应低于620千克标准煤,吨钢耗用新水量低于5吨,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低于1千克,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低于1.8千克,二次能源基本实现100%回收利用。
父母将基因传给他们的后代,帮助他们适应生活。这说起来简单,但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表明现实更加复杂,父母所赋予的不仅仅是基因。马普免疫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所的AsifaAkhtar实验室最新一项研究表明,效的表观遗传修饰也从一代传给了下一代。这一发现公布在Cell杂志上。我们人类的母亲花了九个月时间生下孩子,之后又要花费数年的时间抚养和养育孩子,教他们如何执行基本的和高级的生存任务。而果蝇产下卵子,让它们自行发育,这看起来果蝇像是不负责任的父母,抛弃了自己的孩子。但是AsifaAkhtar实验室进行的研究表明,果蝇妈妈其实也为果蝇宝宝提供了有关生命周期编码的生命使用手册来确保后代的成功,这就是表观基因组。从基因组到表观基因组我们从父母那里获得遗传信息。但是,即使人体中的所有细胞都包含相同的DNA,它们也会表达不同的基因来实现不同的功能。DNA包裹在组蛋白周围,形成称为核小体的单个重复单元。许多核小体结合在一起形成位于所有细胞核中的“染色质”。表观遗传修饰(例如向组蛋白中添加化学基团)会导致染色质组织发生变化,从而触发基因激活(也就是“表达”)或基因沉默。表观遗传学代表了附加的信息层,可以帮助细胞确定激活哪些基因。尽管我们的细胞具有通用的基因组,但它们具有不同的“表观基因组”。来自母亲的传代信息传递母体的生殖细胞,卵母细胞和精子在受精过程中融合形成新的生物。科学家们认为,大多数表观遗传标记在每一代之间被删除。而表观遗传复位使得每个新个体都可以重新读取所有基因。最新研究发现,一种特殊的组蛋白修饰,即H4K16ac上组蛋白H4的乙酰化作用,是从母亲的卵母细胞到年轻胚胎的传代遗传。“H4K16ac是一种表观遗传修饰,通常与基因的激活有关。但是,我们知道基因在卵母细胞或胚胎生命的前三个小时都没有表达。这提出了一个问题:H4K16ac在这个早期阶段如何完成修饰的?”Akhtar说。为了研究该组蛋白标记在早期果蝇发育中的功能,研究小组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结果他们发现H4K16ac在其基因激活开始之前的早期发育阶段就“标记”了许多DNA区。母亲的表观遗传信息对胚胎发育至关重要当母亲未能将此标记传递给她的孩子时,H4K16ac对后代的重要性就变得显而易见。科学家利用遗传方法和转基因果蝇设计了实验,从果蝇母体内去除MOF酶——已知MOF负责H4K16ac修饰物的沉积。值得注意的是,当科学家研究没有H4K16ac信息的后代时,他们发现在正常条件下以H4K16ac标记的基因现在不再正取表达,其染色质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大多数未能获得母亲H4K16ac指示的胚胎随后死于灾难性的发育缺陷。从果蝇到人类的教训Akhtar表示:“果蝇妈妈甚至在受孕之前就已经通过表观遗传学确保了后代的生存,这一事实令人着迷。”接下来,研究人员转向哺乳动物,发现雌性小鼠还通过卵母细胞将H4K16ac组蛋白修饰传递给子代。这就提出了一种有趣的可能性,即人类也可能将母亲的H4K16ac用作成功胚胎发育的“蓝图”。情况是否如此以及该蓝图可能编码哪些信息,还有待未来进一步的研究。
21世纪初期,人类发现了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该物质可作为一类新型抗癌药物,其抗体可与细胞毒性药物绑定结合。结合抗体的高底物特异性与低分子药物的药效,相比常规低分子药物,ADC有望成为更为有效的抗癌药物。通过人工手段将不同的化合物与蛋白质结合时(如ADC),化合物的结合程度以及结合位点将成为药物的重要的质量特性之一。通过人工结合低分子化合物与标准研究抗体,创建伪ADC,之后使用MALDImini-1紧凑型MALDI数字离子阱(DIT)质谱仪对其实施分析。Me-荧光素-ABNO抗体修饰标准抗体质谱图对比(红色:未经修饰抗体,蓝色:经修饰抗体)MSn(n=2,3)质谱与MascotMS/MS离子搜索结果重链和修饰位点的氨基酸序列(粗体:通过MascotMS/MS离子搜索确认的肽氨基酸序列,红色:ME-荧光-ABNO的修饰位点)MALDImini-1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数字离子阱质谱MALDImini-1数字离子阱(DIT)技术是岛津的原创技术,紧凑迷你的体积,即可实现MS多级的检测。宽范围的分子量范围提供更多新可能,适用于大量应用。抗体化学修饰位点、未知生物分子结构分析,蛋白质、多肽、翻译后修饰肽、脂质、糖链等。
青岛盛瀚色谱混凝土,简称为“砼(TóNG)”,混凝土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混凝土外加剂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了现代混凝土必不可缺的主要材料之一,对提升混凝土性能和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是大功臣一个。而建筑工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就与混凝土添加剂有关——钢筋锈蚀。原因在于:为了有效提升混凝土的强度,人们会在混凝土中加入大量的钢筋,而混凝土中的氯离子(主要来源于外加剂)会与钢筋发生化学反应,造成钢筋锈蚀并释放气体,最终促使混凝土发生膨胀而出现裂纹,影响混凝土的外观与强度。混凝土外加剂,想说爱你还真是不容易。因此,对混凝土外加剂中的氯离子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GB/T8077-2012《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中提出两种检测氯离子含量的方法:电位滴定法、离子色谱法。因离子色谱法操作较简单,本文主要介绍后者。离子色谱法是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一种,样品溶液经阴离子色谱柱分离,溶液中的阴离子F-、CL-、SO42-、NO3-被分离,同时被电导池检测,从而测定溶液中氯离子峰面积或峰高。离子色谱法优势:?仲裁法,数据结果更权威?操作简单:过滤、进样即可?一针进样,可以同时分离多种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等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中指出,氯离子含量检测不超过生产厂控制值(生产厂应在相应的技术资料中明示产品匀质性指标的控制值)。标准中没有明确界定氯离子含量,具体指标由生产厂商自定。由青岛盛瀚自主研发生产的CIC-D100型离子色谱仪,抑制型电导法测定混凝土外加剂中的氯离子,方法简单,数据准确。实验结果显示:混凝土外加剂共进样217针,阴离子抑制器仍保持运行正常。确定该方法测试对抑制器等耗材无损伤。建议现阶段所使用的部分混凝土减水剂、防水剂、防冻泵送剂等都或多或少含有氯离子,所以为了消除或降低含氯外加剂对混凝土造成的不良影响,建议在使用含氯外加剂后及时向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阻锈剂。依据化学原理可知,氯离子在氧气、水分充足的环境下与铁的化学反应更加激烈,所以应当避免在露天混凝土中掺入含有氯离子的外加剂,如此方能最为有效地保障混凝土的质量。
研究背景蛋白质脂化在几乎所有与膜相关的生物学途径中都起着核心作用,例如细胞信号传导、蛋白质分泌、细胞死亡和免疫。然而,由于脂化是高度可变的,可逆的,并且经常与其他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相互交叉影响,大多数蛋白脂化的生理功能仍然不明确,常见的功能缺失诱变方法对于探索蛋白质脂化往往效果不佳。研究内容2023年8月,浙江大学生研院林世贤课题组在 Nature Chemical Biology(自然化学生物学)杂志发表了题为“Computational design and genetic incorporation of lipidation mimics in living cells”的研究成果,报告了一种设计脂化模拟的计算方法。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工程系统,用于将这些脂化模拟物整合到大肠杆菌和哺乳动物细胞中几乎任何所需的蛋白质位置。这项研究策略能够实现数百种蛋白质脂化的功能获得研究,促进了卓越治疗候选药物的创造。在该研究中,为了证明基因编码脂质模拟物在设计和合成治疗候选药物中的效用,研究人员使用Monolith分子互作仪检测了人血清白蛋白HSA和脂质模拟改造的多肽药物GLP-1变体之间的相互作用。GLP-1-K20-4HexyF和GLP-1-K20-4OctyF对HSA的Kd值分别为2.31 μM和0.58 μM,分别比GLP-1-K20-HepoK的15 μM增加了6.5倍和25.9倍。相比之下,野生型(WT) GLP-1未检测到结合,表明增强的结合是由脂质模拟介导的。图:MST分析多肽药物GLP-1变体对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亲和力技术优势Monolith系列仪器可以直接检测带有荧光标记(如CY5)的多肽与其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检测经过荧光标记的蛋白与无荧光的多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检测不依赖于分子量的改变,样品用量少,仅需10分钟就可获得精确的Kd值。
仪器信息网讯2018年7月13日下午,2018中国材料大会(CMRS)各分会场会议交流拉开帷幕。本次大会共设35个分会场,仪器信息网编辑走入E02.材料表征与评价分会场,为读者带来分会场中引起观众热烈关注的一场报告的内容报道。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的副研究员韩松柏带来的报告《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子照相技术应用》。报告中全面介绍了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子照相技术的应用技术和产品,如储氢材料、锂电材料的研究者们想要获取材料内部变化的图像信息,就可以利用中子照相技术。此外,报告中特别展示了放射性样品间接中子CT研究最新进展。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韩松柏世界第三的高通量中子源常见的X射线成像利用的是X射线与内层电子的相互作用。中子散射、中子成像这类应用,是因为中子具有自身特有的粒子性质。中子不带电荷,可与原子核相互作用,它的散射能力与原子序数没有关系,对于C、H、O、N等相对原子质量较轻的元素,利用中子成像可得到更清晰的图像信号,而这些元素对X射线而言是透明的。中子这具有不带电的特点,使其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在实际测量金属材料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穿透深度。像高温、高压、磁场、电场这几类加载样品环境,可以采用许多不透光的金属作为窗口。在X射线,同步辐射均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时候,中子就体现出了它的优势。中子有磁矩,是一个真正的三维磁性结构。中子对临近原子、同位素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技术的开展以及利用中子进行科学研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获取高通量的中子源。中国投资数十亿建成来开展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中国先进研究堆,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与通过使用质子轰击重金属靶来获取中子的中国散裂中子源不同,中国原子能科学技术研究院的中国先进研究堆采用裂变反应的方式来得到中子。目前,韩松柏开展中子照相实验的高通量中子源功率高达60MW,中子通量高,其规模目前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堆芯发生裂变产生中子,从孔道穿出,向四面发散 由于中子源的建设成本很高,通过使用导管把中子引入到另一个大厅,可以损失很少的中子,以更好地利用每一个中子 中子的引出是为了建设更多的中子谱仪,目前中国先进研究堆已建成的谱仪有9台,在建的有5台。中子照相技术五大特点中子成像技术是随着X射线成像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随着上世纪90年代数字相机的出现,有了数字成像技术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子CT技术也发展了起来。中子照相的类别包括实时成像、共振成像。根据中子能量的不同,还可分为冷中子成像,快中子成像,超热中子成像,单波长中子成像等等。中子照相是通过利用中子束穿过物体时在强度上的衰减变化,对被测物体进行透视成像,从而获取内部结构信息。中子源不能像X射线一样做成锥束,在实际应用中,中子发散束均被当做平行束进行处理。由于中子本身独特的性质,中子照相技术有五个特点:(1)深穿透性无损检测 (2)可观测磁场 (3)对轻元素敏感 (4)区分同位素 (5)可测试放射形样品。因此,中子照相技术在某些应用领域独具优势,如:对于同一个金属外壳的炸弹样品,可见光只能观测到外表,X射线keV)无法看穿样品,Gamma射线MeV)能穿透但分辨率较差,中子(25MeV)不仅可以穿过样品,还可清晰观测到其中的炸药、电线、开关、计时器等部件。对于放射型样品,常规的X射线,胶片,包括成像板、相机都会出现很大的干扰,只有中子成像能够通过一定方法而把干扰去除。9大谱仪和12项应用研究全扫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合作模式是与有中子成像测试需求的国际、国内科研单位合作,利用中国先进研究堆的中子源建设相应的中子谱仪和开展中子成像应用研究。目前,中国先进研究堆已建成谱仪9台,另有5台在建。同时,与12家单位开展了一些中子成像的相关应用研究。粉末衍射谱仪目前有两台,一台是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合作建设的高分辨粉末衍射谱仪,另一台是与北京大学合作建设的高强度粉末衍射谱仪,均由对应高校出资。该设备可以观测和分析材料相态的纯度。中子残余应力谱仪是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合作建设的,可以研究材料疲劳与失效行为,通过分析内部残余应力来解释材料失效原因,目前该设备承担了很多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中子织构谱仪、四圆单晶谱仪、热中子三轴谱仪是从德国Jü lich国家研究中心引进,中子织构用于研究材料自由取向,四圆单晶用于测量单晶材料。从德国引进的热中子三轴谱仪有两台,目前是与中科院物理所合作,主要用于研究材料动力学,研究内容均为前沿基础理论的方向,如热电材料、超导材料等,这类研究成果通常发表在Nature,Science等刊物。中子反射谱仪和中子小角谱仪,是同中科院化学所合建的,反射谱仪用于研究材料表面,以及薄膜材料,主要有液体表面及高分子薄膜 中子小角主要用于做纳米相。韩松柏在中国先进研究堆开展实验主要使用的两台设备,一台是高分辨探测系统,做实时成像,分辨率能做到50~80μm 另一台是高速探测系统,实时成像速度可达100帧/秒,分辨率则相对较低。在建的中子谱仪设备有5台。和人民大学合作建设冷中子三轴谱仪和冷中子光谱仪。现有一台中子残余应力谱仪已无法满足需求,和中南大学合作建设工程谱仪。这三台谱仪总值约两亿多元,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重大仪器专项支持,预计明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此外,在建的还有两台中子照相装置,以及利用中子开展中子活化分析的装置。活化分析主要用于痕量元素的无损分析,如空气PM2.5的来源:不同的C元素来源,同位素不同,可做一个标记物C14来进行研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还同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12家单位合作开展了一些中子成像的相关应用研究。合作研究的内容有:航空发动机叶片脱芯测试,干电池与锂离子电池中子照相,商业锂离子电子CT成像,燃料电池吹扫实验,燃料电池低温启动,两相流快速中子照相实验,油渗沙4D测量,古生物化石CT,压力容器钢焊接,砂岩自发吸渗,混凝土裂缝毛细吸附,混凝土钢筋锈蚀中子CT测量。应用研究结果很好地体现了中子照相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如:航空发动机叶片脱芯测试—通过图像增强技术可以很可靠地观测到航空发动机叶片脱芯测试过程是否脱芯完全。干电池与锂离子电池中子照相—可清晰地观测到干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在满电与耗尽时的内部结构和状态。燃料电池低温启动—中子开展燃料电池的研究有一个优势,中子穿透能力强,对于含氢物质比较敏感 研究燃料电池低温启动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过冷水、冰是怎么生成,分布,以及如何演化变化的过程。压力容器钢焊接—利用能量选择中子成像研究压力容器钢焊接,可细致微观地研究结构相变、织构以及进行应力分析。油渗沙4D测量,砂岩自发吸渗,混凝土裂缝毛细吸附—X射线无法观测水的运动过程,而中子成像可以观测到这些行为。混凝土钢筋锈蚀中子CT测量—将混凝土钢筋放在配置好的一个腐蚀液里,每过一段时间进行一个检测,中子成像不但可以把钢筋的图层剥离出来,可以把铁锈的图层剥离出来,从而观测到腐蚀演化的进程。放射性样品间接中子CT研究进展放射型材料可以用中子照相进行检测,使用间接成像的方法。首先将中子束打在被测样品上,中间接一个金属转换屏,该金属屏只能被中子所活化,而不能被γ、α等粒子所活化 金属屏带了显像信息之后,送入暗室进行二次曝光,有胶片和IP(ImagePlate)板两种成像形式。基本的流程是:转换屏与中子曝光→与胶片曝光之前的冷却→转换屏与胶片曝光→胶片的显影及成像分析→转换屏的冷却。IP板是目前主流的一个技术,具有三点优势:数字化成像数据,方便数据处理与存储 更宽的曝光线性范围,可对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成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成像黑度值与曝光量为线性关系,利于进行精确的定量测量。其研究团队利用国内首台核燃料元件中子照相测试平台,在反应堆功率10MW的条件下,对模拟核燃料元件进行了CT无损测试、2D中子成像、测量杂质尺寸,对三明治型结构管材进行了中子CT三维实验,对高管进行了高分辨CT成像等实验。报告结束后,多名参会的老师和学生向韩松柏提问,韩松柏一一回答了他们的问题,并向广大对中子成像技术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作出邀请,欢迎他们来到原子能院的中子谱仪测试平台进行实验。仪器信息网将对2018中国材料大会现场跟踪报道(详见专题报道:2018中国材料大会),欢迎关注CMRS后续精彩内容。
RNA分子具有多种修饰,这些修饰在各种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已在RNA分子中鉴定出超过150种修饰。N6-甲基腺苷(m6A)和1-甲基腺苷(m1A)是哺乳动物的各种RNA物种中普遍存在的修饰。除了腺苷的单甲基化(m6A和m1A)外,据报道,在腺苷的核碱基中发生的双重甲基化修饰,例如N6,N6-二甲基腺苷(m6,6A),也存在于哺乳动物的RNA中。除了m6,6A之外,腺苷的核碱基中是否存在其他形式的双重甲基化修饰仍然难以捉摸。2022年9月12日,武汉大学袁必锋团队在NucleicAcidsResearch(IF=19)在线发表题为“Formationandremovalof1,N6-dimethyladenosineinmammaliantransferR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在活生物体的tRNA中存在一种新的腺苷双甲基化修饰,即1,N6-二甲基腺苷(m1,6A)。该研究证实m1,6A位于tRNA的第58位,并且在哺乳动物细胞和组织中普遍存在。tRNA中m1,6A的测量水平范围为0.0049%至0.047%。此外,该研究证明了TRMT6/61A可以催化tRNA中m1,6A的形成,并且m1,6A可以被ALKBH3去甲基化。总的来说,m1,6A的发现扩大了RNA修饰的多样性,并可能引发新的tRNA修饰介导的基因调控途径。除了四种典型的核碱基之外,RNA分子还带有多种修饰。近年来,为了揭示和表征RNA上存在的修饰,人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些修饰具有调节RNA代谢的潜力。据报道,超过150种不同类型的修饰存在于各种RNA。RNA分子中这些自然发生的修饰在影响RNA结构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也拓宽了我们对RNA分子功能的理解。以类似于DNA的方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RNA分子中的这些修饰参与调节RNA过程。甲基化是哺乳动物RNA分子中最普遍的修饰。据报道,N6-甲基腺苷(m6A)和1-甲基腺苷(m1A)的两种异构腺苷甲基化修饰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不同RNA中。m6A存在于真核信使RNA(mRNA)、转移RNA(tRNA)、核糖体RNA(rRNA)和非编码RNA(ncRNA)。近年来对m6A的深入研究表明m6A与广泛的关键功能有关,从细胞发育和分化、应激反应到癌症的发展。在分子水平上,m6A参与RNA稳定性、翻译调控和microRNA生物合成。m1A是一种修饰,主要在rRNA和tRNA的保守位点中观察到。m1A也在哺乳动物mRNA中发现,在5 非翻译区(5 UTR)中富集。RNA中的m1A可以影响核糖体的生物合成,对环境应激作出反应,并介导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文章模式图(图源自NucleicAcidsResearch)除了腺苷(m6A和m1A)的核碱基上的单甲基化外,据报道,腺苷的核碱基中发生的双重甲基化修饰,例如N6,N6-二甲基腺苷(m6,6A)也存在于RNA中。m6,6A是在人类18SrRNA中发现的保守修饰,在核糖体生物发生中起关键作用。由于m1A和m6A都是哺乳动物RNA中普遍存在的修饰,研究人员推测除m6,6A之外的二甲基化腺苷,例如1,N6-二甲基腺苷(m1,6A),可能存在于RNA中。然而,与m6,6A不同的是,m1,6A从未在包括古生菌、细菌和真核生物在内的三域系统的生物体中被发现。RNA中m1,6A的存在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这项研究中,报道了哺乳动物细胞和组织的tRNA中存在一种新的腺苷双甲基化修饰,即m1,6A。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证明了m1,6A位于tRNA的第58位。此外,该研究证明了TRMT6/61A负责tRNA中m1,6A的形成,而ALKBH3能够使tRNA中的m1,6A去甲基化。总的来说,m1,6A的发现扩大了RNA修饰的多样性,并可能引发新的tRNA修饰介导的基因调控途径。
在翻译后修饰和/或极碱肽的序列分析方面,电子转移裂解(ETD)线性离子阱质谱是很有优势的工具。传统的诱导活化裂解(CAD)常用来鉴定蛋白,并试图确定和找到他们修饰的位点,但这种技术有其本身固有的缺点,下面将详细叙述。与线性离子阱的结合使用的ETD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个可靠的技术,可以很容易鉴定用CAD不能鉴定的多肽。ETD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肽/蛋白质碎裂的技术,能够大大推进质谱鉴定蛋白质这个领域的进步。翻译后修饰翻译后修饰(PTM)是翻译后的蛋白质进行的一种化学修饰,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后续步骤之一。蛋白的分析及其翻译后修饰的分析对于研究许多疾病是非常重要的,如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这是因为在蛋白质的合成的过程中以及合成之后,可能发生各种蛋白修饰。对于正常细胞的功能,这些修饰是必须的,但调节这些修饰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如阿尔茨海默病,癌症和勃起功能障碍。蛋白质修饰可提高/降低蛋白质的活性,可以与其他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和将某一蛋白质定位到细胞的特定地方。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乙酰化和甲基化被用作化学开关,激活/灭活组蛋白基因转录调控,DNA复制和DNA损伤修复。组蛋白是染色质的主要蛋白,DNA盘绕时,它们起到线轴的作用,而且在基因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鉴定这种翻译后修饰是必需的,因为它在生物系统中对于某些蛋白的功能和作用至关重要。用CAD鉴定蛋白质谱在确定蛋白及其翻译后修饰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CAD是一种常见的分析鉴定蛋白质的技术。一般用胰蛋白酶将蛋白质消化成较小的多肽,然后用反相色谱将其分离,并直接注入电喷雾质谱仪检测,通过串联质谱(MS/MS法)获得序列信息。通过电喷雾电离这些多肽形成几种带电状态的肽离子,而较低带电状态的最适合CAD分析。低能量的CAD串联质谱一直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裂解肽离子进行后续的序列分析。翻译后修饰分析,如磷酸化,磺酸化和糖基化很难用CAD进行分析,因为这些修饰通常是不稳定且容易丢失肽骨架的碎裂信息,从而导致很少或几乎不能得到肽序列和磷酸化位点。利用常规的CAD质谱对于含多个碱性残基多肽测序也是极为困难。根据不同的蛋白质序列,有时胰蛋白酶会产生过小或过大的肽段。在这种情况下,缺乏可信的序列分析手段。因此CAD对短的,低带电的多肽是最有效的。对于鉴定蛋白和了解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然而,限制了研究者分析了所有的肽段,这也阻止多个翻译后修饰位点的检测和了解这些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先进的碎裂方式:ETDETD是基于离子/离子气相化学一种碎裂多肽的新方法。ETD通过从阴离子自由基到质子肽转移电子的化学能量将肽碎裂,这引起多肽骨干的分裂。ETD产生的骨干肽序列和肽侧链的信息往往与CAD互补。ETD已成功应用与线性离子阱以及其前身三维离子阱。虽然ETD在三维阱的执行价格具有竞争力且和CAD自身相比提供了独特好处,这样的组合并没有提供蛋白质组学分析所需的技术能力。非线性离子阱的ETD,它一直未能很好控制裂解过程,而且由于三维阱离子存储能力的有限不能处理大量的多肽。基于此,研究人员已经提出ETD功能应用于线性离子阱(ThermoScientificLTQXLmassspectrometer质谱仪)。相对于传统的CAD技术,ETD提供了更稳定的方法来定性PTMs,鉴定大型多肽或甚至整个蛋白质。ETD能够将普通翻译后修饰的多肽,或者多个碱性残基的多肽甚至整个蛋白质生成离子。ETD也可以轻易碎裂含有二硫键的的多肽。ETD是为更复杂的FT-ICR仪器开发相似的裂解技术。使用电子转移试剂,而不是影响肽碎裂的自由电子使ETD在广泛使用的射频四极离子阱中得到应用。射频离子阱质谱仪具有低成本,低维护费用以及更易接受优点,相对于CAD碎裂方法,ETD碎裂技术能够产生更多的产物离子,利于肽段的解读。ETD的线性离子阱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鉴定蛋白及其翻译后修饰。LTQXL线性离子阱质谱仪比其他任何离子阱提供更多的结构信息,ETD能够得到常规方法无法得到的序列信息。相比非线性离子阱,ETD的线性离子阱的显著特征在于离子和离子发生反应。虽然ETD功能是完全自动的且通常无需用户干预,但是当需要对离子数进行累积的时候,用户可通过软件完全控制线性离子阱的离子。线性离子阱质谱仪有能力处理大量的样品,并分析低浓度的大分子和小分子。与非线性离子阱的相比,该过程更为复杂和费时应用实例在最近的应用中,极碱的多肽和大量重要的翻译后修饰已经用含CAD和ETD线性离子阱质谱分析了。通常CAD碎裂方式产生的普通只显示有限的肽碎裂信息。然而,用ETD碎裂这些多肽的时候,肽骨架碎裂信息能完全或几乎完全产生,因此得到更广泛的多肽序列的信息。ETD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对于蛋白质组学分析是必不可少的。ETD提供了高度可靠的解决方案,此方案具有用户友好性,几乎不需要日常维护,并提供高度准确的数据,而且ETD的数据分析有相应的软件支持,非常方便简单。结论:在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ETD的应用对于研究疾病的机理,如癌症,药物开发研究以及细胞功能和信号转导有重大意义,ETD将扩大目前的分析,包括更多的碱性、非胰酶切肽段和蛋白质。它们能确定各种翻译后修饰以及鉴定新的蛋白亚型。配备ETD的线性离子阱质谱可应用于蛋白质组学各个领域内。ETD的线性离子阱将继续推动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而且已被证明是替代CAD一种有效技术,而且ETD同样可以应用于非线性离子阱进行肽序列分析。在不久的将来,配备ETD的线性离子阱预计将成为碎裂技术的一种新选择。参考文献LeannM.Mikeshetal,TheutilityofETDmassspectrometryinproteomicanalysis,BiochemicaetBiophysicaActa(2006),doi:10.1016/j.bbapap.2006.10.003关于ThermoFisherScientific(赛默飞世尔科技,原热电公司)ThermoFisherScientific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拥有员工约30000人,在全球范围内服务超过350000家客户。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医药和生物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工业过程控制装备制造商等。公司借助于ThermoScientific和FisherScientific这两个主要的品牌,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化学领域从常规的测试到复杂的研发项目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ThermoScientific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整套包括高端分析仪器、实验室装备、软件、服务、耗材和试剂在内的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FisherScientific为卫生保健,科学研究,以及安全和教育领域的客户提供一系列的实验室装备、化学药品以及其他用品和服务。赛默飞世尔科技将努力为客户提供最为便捷的采购方案,为科研的飞速发展不断地改进工艺技术,提升客户价值,帮助股东提高收益,
2月23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意见的通知,全文如下:为更好引导和促进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开发,药品审评中心通过对行业调研、文献收集和专家咨询讨论会等工作,在已有《细胞制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基础上,根据目前对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的科学认知,经中心内部讨论形成《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我们诚挚地期待社会各界对征求意见稿提出宝贵意见并及时反馈给我们。征求意见时限为自发布之日起1个月。您的反馈意见请发到以下联系人的邮箱:联系人:戴学栋联系方式:系人:张旻联系方式:.cn感谢您的参与和大力支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2021年2月23日《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一、前言...................................................................................1二、适用范围...........................................................................1三、总体考虑...........................................................................1四、受试物...............................................................................2五、动物种属/模型选择..........................................................3六、概念验证...........................................................................4七、药代动力学.......................................................................5八、非临床安全性...................................................................6(一)总体安全性考虑......................................................6(二)基因表达产物的风险评估......................................6(三)插入突变风险评估..................................................7(四)载体动员(Vectormobilisation)和重组风险评估8九、对特定类型基因修饰细胞产品的特殊考虑....................8(一)基因修饰的免疫细胞(CAR或TCR修饰的T细胞/NK细胞)..........................................................................8(二)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来源的细胞产品............10(三)基因编辑的细胞产品............................................10一、前言近年来,随着基因修饰技术的迅速发展,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已成为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物质组成和作用方式与一般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有明显不同,传统的标准非临床研究策略和方法通常并不适用于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为规范和指导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和评价,在《细胞制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基础上,根据目前对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的科学认识,制定了本指导原则,提出了对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和评价的特殊考虑和要求。随着技术的发展、认知程度的深入和相关研究数据的积累,本指导原则将不断完善和适时更新。二、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是指经过基因修饰(如调节、修复、替换、添加或删除等)以改变其生物学特性、拟用于治疗人类疾病的活细胞产品,如基因修饰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和基因修饰的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多能诱导干细胞等)等。三、总体考虑非临床研究是药物开发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充分的非临床研究是为了:1)阐明基因修饰的目的、功能以及产品的作用机制,明确其在拟定患者人群中使用的生物学合理性;2)为临床试验的给药途径、给药程序、给药剂量的选择提供支持性依据;3)根据潜在风险因素,阐明毒性反应特征,预测人体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确定不良反应的临床监测指标,为制定临床风险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应充分开展非临床研究,收集用于风险获益评估的信息,以确立拟开发产品在目标患者人群中预期具有合理的、可接受的风险获益比,同时为临床试验的设计和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持性依据。由于不同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的细胞的来源、类型、生物学特性、基因修饰方式/技术、生物学功能/作用方式、生产工艺、非细胞组分等各不相同。在制定非临床研究计划时,除参考《细胞制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中的对细胞制品的一般要求外,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基于产品特点和目前已有的科学认知,结合拟定适应症、患者人群、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案等方面的考虑,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实施非临床试验,充分表征产品的药理学、毒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在进行风险获益评估时,还应重点关注由非临床向临床过渡时非临床研究的局限性和风险预测的不确定性。四、受试物非临床试验所用受试物应可充分代表临床拟用样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确证性非临床试验应尽可能采用临床拟用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作为受试物。体外、体内非临床试验所使用的样品均应符合相应开发阶段的质量标准要求。应阐明非临床使用样品与临床拟用样品的异同及其对人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可能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受种属特异性的限制,可考虑采用替代产品(表达动物同源基因的人源细胞产品或动物源替代细胞产品)。替代产品应与临床拟用产品采用相似的生产工艺,并对可能影响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质量参数进行对比研究,以评估替代产品与临床拟用产品的质量相似性及其对非临床数据预测性的影响。五、动物种属/模型选择进行非临床体内试验时,应选择相关的动物种属/模型。理想状态下,基因修饰细胞应能以其预期的作用方式在所选择的动物中表现出在拟用患者人群中所期望的功能活性。因此,选择相关动物时需要考虑产品的特性以及临床拟用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因素:1)动物病理生理学特征与拟用患者人群的相似性;2)动物对基因修饰细胞及导入基因表达产物(若有)的生物学反应与预期的人体反应的相似性;3)动物对异种来源的基因修饰细胞的免疫耐受性;4)临床拟用递送/给药方式的可行性。由于免疫排斥反应以及细胞和/或导入基因的种属特异性,常规标准实验动物很可能并不适用,而免疫缺陷动物、转基因动物或采用同源替代产品作为受试物可能会更合适。对于某些作用机制涉及与疾病环境相互作用的基因修饰细胞(例如CAR-T细胞),可能需要采用疾病模型动物。采用疾病模型动物进行的非临床研究可提供活性和毒性的剂量关系信息,可更好的评估基因修饰细胞产品的风险获益比。每一种动物种属/模型均有其优点和不足,没有一种模型可完美预测基因修饰细胞在患者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应评估并阐明非临床研究所采用的动物种属/模型与人体的相关性和局限性,建议采用多种动物/模型开展研究。当缺少相关动物模型时,可采用基于细胞和组织的模型(如2D和3D组织模型、类器官和微流体模型),这些模拟人体内环境的模型也可为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估提供有用的补充信息。六、概念验证对于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除应参照《细胞制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药效学研究外,还应进行概念验证试验,阐明对细胞进行基因修饰的理由和可行性。通常,对细胞进行基因修饰的理由可能包括但不限于:1)引入突变基因的功能拷贝以纠正遗传性疾病;2)改变/增强细胞的生物学功能;3)引入一个安全开关,以在必要时能够清除细胞。应根据基因修饰的目的,进行相应的体外和体内验证试验,证明可达到基因修饰的目的。概念验证试验评估终点可能包括:1)对细胞基因组修饰的特异性;2)引入的外源调控序列对内源基因表达的影响,或转基因的表达及功能活性;3)基因修饰对细胞正常行为和生理功能的影响(如对扩增、分化能力的影响,对T细胞激活和杀伤活性的影响等)。设计概念验证试验时,应考虑设置合适的平行对照(如未修饰的细胞)。虽然体外试验可在一定程度上验证基因修饰细胞的设计理念和拟定作用方式,但对于功能复杂的活细胞,仅依靠体外试验并不足以预测基因修饰细胞的体内行为和功能。因此,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均应尽可能考虑进行体内概念验证试验。在设计体内概念验证试验时,建议采用疾病模型动物。对于预期在人体内会长期存续或长期发挥功能的基因修饰细胞,如果缺乏相关的动物模型,建议采用替代产品进行体内概念验证试验,在足够的、可行的时间窗内评估基因修饰细胞的长期效应。七、药代动力学参考《细胞制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中的对细胞制品药代动力学的一般要求,采用相关动物模型开展药代动力学试验以阐明基因修饰细胞在体内的命运和行为(包括生物分布、归巢、定植、增殖、分化和持续性)。这些试验可以单独开展,也可以整合到概念验证试验和/或毒理学试验中。若基因修饰细胞表达的转基因产物可分泌到细胞外,应阐明其在局部和/或全身的暴露特征。八、非临床安全性(一)总体安全性考虑在评估产品的整体风险时,除参考《细胞制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中对细胞制品的一般要求外,还应重点关注基因修饰所可能带来的风险,如表达转基因的风险、基因编辑脱靶风险、载体插入突变风险、载体重组风险等。在制定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策略时,应基于每个产品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临床拟用适应症、目标患者人群和临床给药方案;2)细胞的来源、类型及其在体内的细胞命运;3)基因修饰目的、方式及技术;4)作用方式/机制或预期的功能活性;5)激起免疫应答能力/免疫耐受能力;6)产品的质量因素;7)已有的非临床/临床数据;8)类似产品的已知有效性和安全性信息。(二)基因表达产物的风险评估通常,导入基因会随基因修饰细胞的存在而持续表达,对于有复制能力的细胞,导入基因还可能会随细胞的增殖而过度表达,导致基因表达产物的蓄积,进而导致毒性。因此,若基因修饰细胞编码导入基因,应在体内试验中评估导入基因表达产物的毒性风险。在设计试验时,应根据导入基因的表达情况和功能活性设计试验期限和必要的终点指标,考虑因素包括:1)基因表达水平和持续时间;2)基因表达产物的分布部位;3)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活性。一些转基因(如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免疫调节物等)若长期持续表达,可能会导致长期安全性风险担忧,如导致细胞非受控的生长、恶性转化等不良反应。因此,对于长期持续表达或具有长期效应的转基因修饰细胞,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期限应足以评估其长期安全性风险。为确定基因表达产物的量效关系,解释预期和非预期的试验结果,建议在试验中伴随对导入基因表达水平的定量检测(如采用Q-PCR或ELISA法)以及免疫原性(ADA)检测。(三)插入突变风险评估一些整合性载体(如逆转录病毒、慢病毒、转座子)可将外源基因插入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这可能会导致关键基因突变或激活原癌基因,从而导致恶性肿瘤风险增加。影响插入突变的关键风险因素包括:1)载体的整合特征,即插入位点的偏好性;2)载体的设计,如增强子、启动子等构建元件的活性,反式激活邻近基因的潜力;产生剪接突变体的潜在剪接位点或多聚腺苷酸信号等;3)载体剂量;4)导入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活性(如与细胞生长调控相关)和表达水平;5)靶细胞群的转化可能性,这可能与细胞的分化状态、增殖潜力、体外培养条件和体内植入环境等有关。基于已有科学经验和既往非临床/临床研究结果,如果认为基因修饰细胞所采用的载体系统可将外源基因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并可在体内长期存续,需综合分析以上风险因素,评估潜在的插入突变风险和致癌性风险。非临床方面,应采用具有代表性的基因转导细胞进行基因整合位点分析,分析细胞的克隆组成以及在关注基因(如肿瘤相关调控基因)附近有无优先整合迹象,含有关注整合位点的细胞有无优先异常增殖。此外,还应在临床试验中频繁检测转导细胞的基因插入位点和克隆性来监测和减轻与基因插入突变相关的致癌性风险。(四)载体动员(Vectormobilisation)和重组风险评估应基于载体的选择、载体的设计、目标转导细胞群以及目标患者人群评估载体与内源性病毒重组和动员的风险。如果有证据显示此类风险增加,应开展相应的非临床试验评估载体动员和重组的风险。九、对特定类型基因修饰细胞产品的特殊考虑(一)基因修饰的免疫细胞(CAR或TCR修饰的T细胞/NK细胞)对于CAR或TCR修饰的免疫细胞,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评估其靶点相关毒性和脱靶毒性风险,如采用合适的动物模型或体外方法、计算机预测等。应采用体外方法深入分析靶抗原在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分布情况,基因表达分析库和文献调研也可能会有助于阐明靶抗原在不同病理生理状态下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应采用表达和不表达靶抗原的细胞作为靶细胞进行体外试验,确认CAR或TCR修饰的免疫细胞可特异性的识别和杀伤靶细胞。对于CAR修饰的免疫细胞,应采用体外方法(如人质膜蛋白阵列技术等)评估其胞外抗原识别区(一般为抗体的单链可变区片段)与人体膜蛋白的脱靶结合风险。TCR修饰免疫细胞的脱靶毒性可通过评估TCR与人体自身抗原肽的交叉识别能力来评估。首先,应采用体外试验测定TCR修饰的免疫细胞与人自身抗原肽-HLA(与递呈靶抗原肽的HLA等位基因相同)复合物的亲和力,并说明抗原肽的选择依据及选择范围。此外,还应研究其他相关或不相关的蛋白中是否含有靶抗原肽序列。如果TCR与人自身抗原肽有交叉反应可能,应确定靶抗原肽的最小识别基序(motif),并采用计算机预测分析评估交叉反应性。如果计算机预测可识别出具有潜在交叉反应性的抗原肽,应在体外测定TCR修饰免疫细胞对表达相应蛋白或递呈相应抗原肽的的细胞的识别能力。如果不能排除交叉反应性,应基于含有潜在交叉反应性抗原肽的蛋白的表达模式以及TCR与潜在交叉反应性抗原肽的亲和力来进行风险评估。为获得TCR与其他等位HLA潜在交叉反应性的信息,应进行足够的HLA交叉反应性筛选。对于TCR修饰的T细胞,还应关注引入TCR链和内源性TCR之间的错配可能性,应描述和说明旨在降低错配可能性的TCR设计策略。(二)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来源的细胞产品iPS细胞自身具有致瘤性风险,在体内可形成畸胎瘤。因此,非临床试验中应考虑进行致瘤性试验。体内致瘤性试验建议采用掺入未分化iPS细胞的细胞产品作为阳性对照,以确认实验系统的灵敏度。如果iPS细胞设计了自杀机制,应在体内试验中确认/验证这种自杀机制的功能。重编程可能会诱导细胞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其后果尚不完全清楚。为评估iPS细胞衍生细胞的表观遗传学改变所引起的潜在异常特征,应采用体外和/或体内非临床试验来阐明细胞具有适当的行为和生理功能,毒理学试验还应评估细胞异常行为引起的不良反应。应结合质量表征数据、非临床安全性数据以及文献数据进行深入的风险评估,并就旨在保护患者安全的风险减轻措施进行讨论。如果发现遗传学和/或表观遗传学改变,应解决相应的安全性问题。(三)基因编辑的细胞产品对于基因编辑的细胞产品,应采用相关细胞进行体外在靶和脱靶活性评估,以确认修饰酶或向导RNA对靶基因序列的特异性。虽然计算机分析可用于预测基因编辑的脱靶风险,但选择的评价策略仍应包含体外全基因组测序比对,以证明潜在脱靶位点未出现脱靶。应说明所选择的评价策略的合理性和敏感性。此外,在评估脱靶活性时,还应评估种属特异性的差异、细胞(病理)生理状态的差异或细胞类型的差异对非临床数据预测性的影响。必要时,还应分析基因编辑对细胞表型和生理功能的潜在影响。参考文献1.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NMPA,2017年.2.Quality,non-clinicalandclinicalaspectsofmedicinalproductscontaininggeneticallymodifiedcells.EMA,2020.3.PreclinicalAssessmentofInvestigationalCellularandGeneTherapyProducts.FDA,2013.4.GuidelineonQuality,Non-clinicalandClinicalRequirementsforInvestigationalAdvancedTherapyMedicinalProductsinClinicalTrials.EMA,2019.5.LongTermFollow-UpAfterAdministrationofHumanGeneTherapyProducts.FDA,2020.6.GuidelineontheNon-ClinicalStudiesRequiredBeforeFirstClinicalUseofGeneTherapyMedicalProducts,EMA,2008.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pdf征求意见反馈表.docx
特邀: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林桓课题组林桓,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海南省领军人才,《MarineResourceandOceanScience》编委,曾任岛津制作所全球应用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是基于高分辨以及定量质谱的核酸修饰生理学意义挖掘,在《NatureCommunications》,NucleicAcidResearch等重要期刊发表过论文。海南大学林桓副研究员团队以模式蓝藻(细长聚球藻PCC7942)为研究对象,与岛津广州分析中心展开深入合作,通过微流液相色谱仪(岛津NexeraMikros)结合三重四级杆质谱仪(岛津LCMS-8050)建立了一套兼具灵敏度与特异性的修饰核苷鉴定方。